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部门政策文件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00001434901234071-5/2024-00052
发文字号长高办发〔2024〕8号 发文时间2024-04-08
发文机关长治高新区管委会综合办公室 主题词
标题长治高新区管委会综合办公室 关于印发《长治高新区创建国家碳达峰试点 园区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主题分类 发布日期2024-04-08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各部门、单位:

现将《长治高新区创建国家碳达峰试点园区任务分解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长治高新区管委会综合办公室

2024年2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长治高新区创建国家碳达峰试点园区

任务分解方案

  

2023年12月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名单,长治高新区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开发区成功入选国家试点。2024年2月,省发改委验收通过我区报送的《碳达峰试点实施方案》,并提报国家发改委审核。为顺利推进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按照试点实施方案部署,特制定碳达峰试点园区创建任务分解方案。

一、总体目标

结合国家和山西省碳达峰城市建设的路线图,长治高新区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了“一年起势头、三年见成效、七年碳达峰”的“137”碳达峰试点推进工作时间路线图。到2025年,实现园区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建设指标要求,为如期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单位工业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升,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为实现碳中和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重点任务

实施碳达峰“六大行动计划”,全方位推进长治高新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计划

1.构建可再生能源供应体系

积极发挥长治地区风、光资源丰富的优势,投资建设风能发电站,建设一批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展“新能源+储能”试点示范,夯实新能源产业链,力争到2025年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5%及以上。探索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联同虚拟电厂、换电重卡等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形成充足的新能源供应体系。

责任单位:长高智汇集团  长高融汇集团

时限要求:2025年

2.加强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引领

鼓励园区开展高效超低温空气源热泵、蝶式太阳能及曲面镜研发生产、空气源热泵及热电联产、智慧低碳采暖系统等技术应用。实施工业清洁供气改造工程,鼓励园区企业现有天然气锅炉改为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对具备工业余热供热的工业企业,鼓励其采用余热储存利用等技术对外供暖。

责任单位:经济运行与安全监管部  长治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

时限要求:2025年

3.开展智能微电网示范

重点推进分布式光伏系统、风力发电、光储直柔、智能微网建设,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60%。推动既有公共建筑屋顶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围绕低碳能源综合利用,在长治市高新区建设50MW屋顶光伏电站、储能和充电桩系统,同时构建直流微电网。

责任单位:长高智汇集团

时限要求:2025年

4.打造碳达峰数字化管理平台

完善园区碳达峰大数据平台建设。通过数字赋能,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双碳”管理有序结合,提供碳排放监测、碳达峰预测、碳足迹核算、碳资产管理等数字化技术支撑平台,实现能源生产、传输、消费、管控等全过程管理应用。

责任单位:长高智汇集团

时限要求:2025年

(二)实施产业链低碳发展行动计划

1.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碳达峰

实施强链延链计划,围绕电子元器件及材料产业链、应用电子产业链“两大链条”定向招商,全力促进凯松电子高端电容材料、华耀亿嘉集成电路、康运达智能锁等一批电子项目建成投产,打造百亿级电子产业集群;建设以龙头企业中科潞安紫外光电为引领的紫外LED封装、第三代半导体光电子、功率电子器件的光电装备制造业基地,打造全国示范性紫外光电产业集群。加快信创产业链式发展,依托龙芯中科和中兵长智两大重点企业,扩大国产电脑主板、整机生产线,配套布局相关适配系统及产品,筑牢信创全产业链发展基础。

责任单位:经济运行与安全监管部  科技创新部

时限要求:2024年一批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到2025年紫外半导体光电产业、信创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

实施链上工艺降碳计划,以线路板、电子材料、半导体及元器件等细分行业为重点,推广应用节能技术装备,降低单位产值能源消耗;以电子材料、元器件、典型电子整机产品为重点,改进锂电材料、电容器等生产工艺,加快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等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支持专业化回收处理企业发展,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数字赋能企业节能减碳,打造智能能源管理体系。力争“十五五”期间电子信息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到2030年电子材料、电子整机产品制造能耗显著下降。

责任单位:经济运行与安全监管部  科技创新部

时限要求:2025年一批电子信息企业实行技改项目,推进节能降碳。

2.推动新能源产业碳达峰

重点抓好光伏新能源和锂电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如期实现碳达峰。在光伏产业上实施稳链提效计划,积极应对光伏产业市场极度内卷形势,支持链主企业潞安太阳能上马新一代TOPCON电池片技改项目,紧跟光伏技术迭代更新,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稳定光伏产业链。同时,鼓励山西晶品光伏、潞安赛拉弗、中科安瑞等园区上下游光伏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降低电能耗,提升企业发展效益。在锂电新能源产业上实施建链强链计划,加快青岛乾运年产10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和山西晨烯年产4万吨锂电负极材料项目建设,形成一体化锂电材料产业格局。同时,引进一批锂电上下游项目,延伸产业链,将高新区打造成华北地区重要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鼓励采用低碳工艺流程、推动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到2025年实现光伏光电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水平明显降低,到2030年实现清洁能源使用率达50%。

责任单位:经济运行与安全监管部

时限要求:2024年潞安太阳能技改项目启动实施。2025年正负极材料项目建成投产。其他事项稳步推进。

3.推动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碳达峰

要立足于培育行业链主企业,促进康宝药业与中国军事医学研究院深度合作,加快3款国家一类新药临床试验;加快百泰药业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建设,转化生产7款抗体药物;加快奥泰高端医疗设备项目投产达效,培育高端国产医疗设备研发生产的链主企业,促进产业向高端发力。依托纳安生物科技,聚焦牡丹等优势产品的开发利用,重点研发植物萃取技术,培育开发相关保健食品及健康化妆品。加快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做大做强,鼓励支持重点企业低碳技术研发,推进节能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应用,推动生物医药行业污染物近零排放,全力做好废水零排、废气治理及固废综合利用工作。

责任单位:经济运行与安全监管部  长治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

时限要求:2025年百泰药业在高新区实施的安博泰克生物医药项目建成投产。康宝、奥泰、纳安企业健康稳定发展。2030年前生物医药产业稳步碳达峰。

4.推动装备制造产业碳达峰

目前形成了山西贝壳电气、钜星锻压、宏达聚益等70多家中小装备制造类企业。针对装备制造企业零散分布的实际情况,实施聚链补链计划。聚链着眼推动长治市点状分布的中小制造企业,集散成群、集聚发展。加快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二期、三期、四期项目建设,加快中小企业制造园区建成投产,吸引更多企业集群入园发展,形成产业集群。补链主要依托宏达聚益公司,建设从热处理、机床研发制造、机械加工到表面处理的全产业链大型精密机械制造综合体,有效填补长治数控机床产业空白。同时,积极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探索建设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试点示范,开展系统优化、预警维护、节能降耗,实现降本增效,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025年,一体化压铸成形、异质材料焊接、轻质高强合金轻量化、激光热处理等先进成形工艺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2030年,绿色制造能力不断增强,研发创新一批先进适用绿色低碳工艺,生产能耗大幅降低。

责任单位:经济运行与安全监管部 翟店工业园事业服务中心长高智行集团

时限要求:2025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二、三期项目建成投产(长高智行集团);中小企业制造园建成投产(翟店工业园);宏达聚益大型综合体项目建成投产(经济运行与安全监管部)。2030年前装备制造产业碳达峰。

5.推动建材产业碳达峰

目前园区有华润水泥、华润混凝土、诚进建材等10多家规模以上建材企业。要综合发挥能耗、排放等约束性指标作用,严格执行建材行业有关标准、政策,加强监督检查,引导低效产能有序退出。严格落实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建设涵盖水泥、骨料、混凝土、水泥制品的产业链条,引导行业融合发展。要推动各类建材企业使用工业炉窑的能源品种多元化,实现煤炭消费减量,逐步实现煤耗清零。

责任单位:长治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  经济运行与安全监管部

时限要求:到2025年,实施一批建材类企业节能改造技术;到2030年,建设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绿色低碳生产线。

(三)实施节能降碳协同增效行动计划

1.提升节能管理能力

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从源头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降碳水平。开展能源管理培训,提高企业能源管理工作水平,加快推进重点用能企业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尽早实现能耗数据全面监测。到202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重点耗能企业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

责任单位:经济运行与安全监管部

时限要求:2025年

2.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

组织实施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程,在华润水泥完成SCR超低排放改造,康维尔输送带有限公司、南垂飞虹煤机有限公司完成VOC高效催化燃烧改造,率先推动园区企业燃气锅炉低氮改造,结合烟气末端治理等技术路线,削减氮氧化物排放量;重点开展水泥建材、金属及设备制造等行业VOCs废气治理工程,从源头替代和末端治理相结合,消减VOCs排放量。

责任单位:长治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

时限要求:2025年

3.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

以园区企业的电机、风机、泵、压缩机、变压器、换热器、工业锅炉等设备为重点,严格执行能效标准。加强重点用能设备日常监管,强化生产、经营、销售、使用、报废全链条管理。

责任单位:经济运行与安全监管部  长治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

时限要求:2025年

4.清洁生产助力节能降碳

加强项目建设和产品设计阶段的清洁生产,新(改、扩)建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分析论证原辅料使用、资源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厂内外运输方式以及污染物产生与处置等内容,并对使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进行说明。

责任单位:长治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

时限要求:2024年实施,以后长期坚持

5.建设监测平台支持节能降碳

加快建设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和监测联网平台,实现环境数据标准化收集、智能分析、智能化发布和智能化预警,并对生态环境重点污染源、生态环境动态变化进行有效监管,为园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决策辅助。

责任单位:长治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

时限要求:2025年

(四)实施园区建设绿色低碳行动计划

1.积极推广绿色建筑

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发展,鼓励企业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开展厂房改造,实现工厂的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绿色建材,推动建材循环利用。力争到2025年,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90%,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装配率不低于30%。

责任单位:建设管理部

时限要求:2025年

2.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

因地制宜推进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提升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用能中的比重。深化太阳能建筑光电、光热一体化应用,积极推动清洁取暖比例,利用地源热泵技术,收集工业余热用于采暖地区的供热热源,提高清洁供暖规模。到2025年,园区新建公共机构、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达到70%。

责任单位:经济运行与安全监管部  长高智汇集团  建设管理部

时限要求:2025年

3.着力提高公共机构节能水平

以公共机构为切入点,组织开展全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到2025年,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综合能耗和人均用水量比2022年实现下降。到2030年,力争实现公共机构清洁取暖全覆盖。

责任单位:建设管理部

时限要求:2025年

4.有效推动智慧绿色园区建设

搭建长治高新区智慧能源系统平台,为全区能源生产、供应、消耗及重点企业碳排放,提供实时在线监测和智能化分析预警。全面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提高政务数据共享平台的使用效率,依托综合执法平台、企业统计平台、协同电子办公系统、智慧政务项目和环保执法平台,推进园区管理信息化、智能化。

责任单位:政策研究与信息中心 长高智汇集团

时限要求:2025年

(五)实施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计划

1.建设绿色交通路网体系

坚持海绵型道路建设理念,重点建设新扩区范围的园区路网系统,采用绿色生态道路建设技术,加大路面和路基环保材料、透水铺装路面,下凹绿化带、道路雨水渗排水一体化系统等措施,全面加快西环路、高新大道、延安北路、产业大道等主干道、支干线、园区微循环道路建设,打造园区绿色道路体系。加快形成园区综合管廊系统,积极推进总长约14公里的高新大道、长潞线、威远门北路和顺泽街四条综合管廊建设。利用高新区东依老顶山、西望漳泽湖的地理优势,规划建设生态廊道,将老顶山、漳泽湖绿道进行串联,构建5条东西向特色慢行绿道,织补生活和生产空间。

责任单位:建设管理部  长高智汇集团

时限要求:2025年

2.提升园区绿色交通承载力

发展低碳物流,利用区划范围内拥有长治高铁东站、长治机场的便利优势,规划建设工贸物流基地、智慧物流基地、快件枢纽。推动辖区内标准厂房、写字楼、商圈内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公用充电桩。在大型城市综合体、商场、交通枢纽等建设“光储充”一体化停车场,构建新能源、储能、智能充电互相协调支撑的绿色充电模式。推进LNG加气站、充(换)电站、加氢站等清洁能源设施建设,支持建设“油气电氢”联合加注站试点。提高公共服务领域锂电池车、氢燃料电池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使用比例,鼓励高新区企事业单位使用新能源运输工具,扩大民用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到2025年,高新区建成区范围具备条件的公共车位实现充电桩全覆盖。到2030年,基本建成互联互通、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责任单位:经济运行与安全监管部  建设管理部

时限要求:按照上述时间推进

(六)实施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计划

1.推进固废资源化利用

一般工业固废物处置上,深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支持产生工业固废的重点行业开展技术升级改造,减少工业固废产生量;探索一般工业固废第三方治理服务模式;加强边角料、废屑、焊渣、除尘灰等一般工业固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矿物油、废活性炭、废油桶、废油漆桶等危险废物由有资质的再生资源回收公司进行集中回收利用。到2025年,园区工业一般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30%以上。

责任单位:长治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

时限要求:2025年

2.强化水资源循环利用

加快废水处理研发技术产业化,重点推进山西卓联锐科科技有限公司结晶工艺开发及废水混盐分离产业化项目建设。推广特许经营、委托营运等专业化节水模式,实行水资源梯级优化利用和废水集中处理回用。加速推动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漳泽(规模10万m3/d)、翟店(规模1.5万m3/d)两个再生水厂及配套管网设施建设。实施长治高新区污水“近零排放”科技创新试点工程。到2025年,全区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100%,污水处理率达100%,实现工业废水“近零排放”。

责任单位:建设管理部 长治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

时限要求:2025年

3.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

深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进程,开展企业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遴选一批试点企业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支持。

责任单位:经济运行与安全监管部

时限要求:2025年

三、相关保障

1.规范统计核算体系。开展全口径碳排放核算,摸清园区碳排放家底。开展覆盖重点园区企业、建筑、交通等设施的全口径碳足迹核算,成为全国首个开展全口径碳足迹核算园区。

责任单位:经济运行与安全监管部  统计中心

时限要求:2024年

2.建立专家库和专家委员会。面向国内高校、知名企业、知名专家,探索建立高新区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专家库。常态化选聘10名左右的专家成立高新区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为试点园区建设、项目论证、政策制定等提供咨询、指导、项目评价等工作。

责任单位:经济运行与安全监管部  人才服务中心

时限要求:2024年

3.建立系统碳达峰综合考核评价制度。落实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建立系统完善的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在全国率先建成开展碳达峰考核体系的园区。

责任单位:经济运行与安全监管部

时限要求:2024年

4.完善财税金融政策。发挥长治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优势,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开展气候投融资产品创新,如发行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或开展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融资,丰富与气候效益相挂钩的产品和服务,为园区碳达峰试点建设引流资金,建成首个碳金融示范园区。

责任单位:金融服务中心 长高智汇集团 长高融汇集团

时限要求:2025年

5.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抢抓2023年长治市被评为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的政策机遇,坚持创新驱动,通过在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打好绿色发展攻坚战中的引领作用。支持潞安太阳能、深紫外等企业创建绿色企业技术中心、绿色技术工程中心、绿色技术创新中心等绿色产业领域专业研发机构,鼓励现有省级研发平台积极申报国家级研发平台。支持光伏、氢能、节能环保等行业领军企业搭建绿色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园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设备共享等一系列技术服务。引进一批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鼓励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碳服务等领域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贯标。到2025年,新引进培育绿色产业领域各类科技服务机构3家以上。

责任单位:科技创新部

时限要求:2025年

6.强化绿色低碳创新人才培养实施绿色产业人才战略,建立绿色产业高端人才数据库,重点引进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团队。创新“候鸟型”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培育和引进一批绿色低碳领域的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充分发挥长治市高端装备制造产教联合体作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加快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全面赋能。

责任单位:人才服务中心

时限要求:2025年

四、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高新区碳达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强化牵头抓总责任,抽调人员加强办公室力量,定期不定期召开协调推进会,全面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专班办公室要建立工作简报机制,做好相关工作的协调落实、监管服务,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相关单位要严格按照方案中的任务和时限要求,一把手亲自负责、亲自推进,明确责任,倒排时间,强化举措,不折不扣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三是严格督查考核。将碳达峰试点创建工作纳入全年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与各单位年底绩效工资相挂钩,严格考核,倒逼工作落实。领导小组专班将建立定期工作汇报机制,听取各相关单位碳达峰试点创建工作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会同综合办督查科,常态化跟踪督查,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