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部门政策文件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01234071-5/2021-23442
发文字号 发文时间2021-08-31
发文机关长治高新区管委会综合办公室 主题词
标题长治高新区关于开展绿色建筑专项行动的通知
主题分类 发布日期2021-08-31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区各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绿色建筑专项行动的通知》(长政办发电〔202031号)要求,为加快推进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模式转变,着力推动致力于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节能建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区管委会决定在全区开展绿色建筑专项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要目标

1.绿色建筑全面发展。全区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2021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50%2022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60%

2.装配式建筑稳步推进。2021年全区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5%2022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1%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建筑能效

开展建筑能效提升工程,新建居住建筑能效再提升30%,全面实施居住建筑节能75%标准。大力推广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推行住宅全装修。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继续做好太阳能光热应用,试点推进光伏、空气源热泵、浅层、中深层地热能供热项。结合清洁取暖和老旧小区改造,统筹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持续开展节能型机关、校园、医院建设,推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二)降低建筑运行能耗

加强绿色建筑运行管理,积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引导用户合理控制室内温度,降低建筑运行能耗。加强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管理,扩大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覆盖范围,逐步将本地区所有重点用能建筑和政府办公建筑纳入能耗监测。探索应用5G技术构建能源综合管理数字化平台,对节约能源资源和用户满意度等绿色运营效果进行监测和改进,强化数据分析与应用,发挥数据对用能限额标准制定、电力需求侧管理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推广绿色建筑

提高绿色建筑发展规模和水平。新建建筑继续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其中,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要执行一星级及以上标准。鼓励其它项目按照高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

()提高装配式建筑水平

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快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和项目建设。鼓励大型公共建筑采用钢结构,开展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试点。鼓励混凝土结构住宅项目采用预制水平构件,按照先水平后竖向的原则,2021年应至少采用叠合楼板、楼梯等2种以上水平构件,2022年实现水平构件全装配,2023年推进竖向非承重构件,逐步提高装配率水平。

()推行绿色建造

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建设全过程。在项目策划、建筑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建造、运营维护各阶段进行全过程绿色统筹。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要明确绿色建筑、装配式、超低能耗等建筑节能目标要求。施工图设计文件要编制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专篇,装配式建筑要对装配率进行预评价。施工组织设计要综合应用“四节一环保”技术,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项目要优先选用绿色建材。

(六)推行智慧建造

加大建设、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各阶段BIM应用深度和广度,推广BIM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集成应用,探索可视化设计与交付。积极推广智慧工地,增强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对工地用工、安全生产、现场作业、环境保护等情况进行动态监管。

(七)开展绿色建筑创新示范

积极引导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及绿色建造项目开展技术创新,力争在全生命周期BIM、铝模板、装配式、绿色建造及基于5G移动互联网的智能化管理等技术应用方面达到先进水平。

(八)培育科技领军型企业

发挥企业推动能源革命的主体作用,推动建筑业由传统粗放向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引导企业加大绿色技术创新及研发投入,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积极参与绿色建筑创新示范项目建设,强化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力,注重研发科技成果,开展绿色建造,创建优质工程。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绿色建筑专项行动工作组织领导,区管委会成立由分管副主任任组长的高新区绿色建筑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协调、推进全区绿色建筑专项行动工作。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绿色建筑工作,紧紧围绕目标任务,细化各项措施,强化资金保障,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健全绿色标准体系。构建科学完善的绿色标准体系,发挥标准的基础和引领作用。完善建筑节能、超低能耗建筑等单体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健全绿色建筑相关技术、材料、设备等配套标准体系。严格执行国家、省、市装配式、绿色建筑新技术标准,BIM应用、钢管供热、铝膜板施工等新建材工艺标准,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标准以及5G建筑物通信设施建设标准,助推能源革命创新发展。

(三)强化协调配合。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加强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做好绿色建筑各项工作。区建设管理部根据国家、省、市对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的任务要求,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功能的建设项目提出相应的建设标准或要求,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建设管理部将要求或标准纳入规划设计条件中。设计方案审查时,区行政审批局应对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标准执行情况、装配率预评价等内容进行审核。同时,区建设管理部要对取得施工许可的建筑工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采取日常检查和双随机检查等多种方式,强化监督执法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落实整改,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记入企业诚信档案。项目竣工验收时,要对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执行情况一并进行验收。

(四)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房地产开发、设计、施工、材料生产等企业及人员积极参与绿色建筑创新示范,相关业绩作为建筑业、房地产开发、勘察设计、材料生产等企业动态考核、诚信评价以及住建和科技部门组织的各类评优评先和人员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积极设立建筑节能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绿色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绿色建材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筑工业化、基础能力建设等工作。鼓励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对于符合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或采用装配式技术的建设项目,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具体参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治市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长政办发(201925号)拓展告知承诺制有关内容执行。

(五)加强督促考核。区管委会要将绿色建筑专项行动任务纳入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定期对各部门工作推进情况和成效进行监督指导,对完成情况好的通报表扬,对落实绿色建筑行动重点任务措施不力的通报批评。对不作为、慢作为、落实不到位的,区管委会将严肃追责问责。

 

附件:1.高新区绿色建筑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

名单

2.绿色建筑创新示范技术指导清单(试行)

 

 

长治高新区管委会综合办公室

2021517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1

长治市绿色建筑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成人员名单

  长:乔毅慧  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副组长:王吉宏  党工委委员、综合办公室主任

            建设管理部部长

  员:冯阳军  行政审批局局长

        李立平  财政管理运营部部长

        赵明明  科技创新部部长

            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局长

        杨韶军  综合执法队队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建设管理部,办公室主任由何智担任。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因工作变动调整,由其继任者自然接任,不再另行发文。

 

 

 

 

 

 

附件2

绿色建筑创新示范技术指导清单(试行)

基本要求

达到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星级及以上;登记建设科技成果1项及以上.

 

必选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超低能耗技术

装配式建造技术(装配式建筑项目装配率要达到50%以上)

铝膜板技术

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玻璃幕墙除外)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一体化技术

能耗监测管理系统(公共建筑)

 

创新技术

(根据项目实际,至少选择3种以上技术,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技术名称

备注

建筑

生态恢复或补偿技术

本土化绿化、表层土保护和回收利用、多样化生态件系、 多层空间的立体绿化体系等

降低热岛强度技术

 

提升建筑适变性技术

空间灵活可变,管线与结构分离、设施设备可变

被动节能技术

高效保温、可调节外遮阳、天然采光、自然通风

恒温、恒湿,、恒氧、恒静、恒洁技术

 

适老化住宅技术

 

结构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技术

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技术

 

砼核心筒的装配式主体结构体系

采用钢结构框架

深基抗施工监测技术

 

钢筋和混凝土技术

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

耐久性要求高的各类混凝土结构工程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竖向构件、预应力结构、混凝土强度 要求较高的结构工程

高强钢筋应用技术

热轧高强钢筋应用技术、高强冷轧带肋钢筛应用技术等

钢结构技术

高性能钢材应用技术

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大型桥梁等结构用钢

钢结构防腐防火技术

各类建筑钢结构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

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区工程

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

各类房屋中的楼盖结构

预制泥凝土外墙挂板技术

钢结构的公共建筑、住宅建筑

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

抗震设防烈度68度的多层、高层建筑

预制预应力泥凝土构件技术

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

设备 管线

可再生能源技术

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

 

地热能供热、制冷技术

浅层、中深层地热能,污水源热泵等

空气源热泵技术

 

安装技术

装配式全装修技术

集成厨房、集成卫生间、管线分离等

非传统水源技术

雨水利用与生态水处理技术

 

中水回用技术

 

能源高效利用技术

排风热回收技术、电梯能量回馈技术、储能技术、微电 网技术,交直流混合配电技术等

智能化

智能化生产技术

基于智能化的装配式建筑产品生产与施工管理信息技术

装配式建筑产品的深化设计、材料、产品,以及施工过程 中产品进场管理、现场堆场管理、施工预拼装管理

智能化施工技术

基于大数据项目成本分析与控制信

加强项目成本管控的工程建设项目

基于5G移动互联网的项目动态管理信息技术

施工作业设备多、生产指挥管理复杂、难度大的建设

智能化运维技术

基于5G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建筑感知系统

能耗监测管理、智慧消防、智慧安防,远程抄表、楼宇监控等。

其他先进适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