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08 14:30
大
中
小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
当前,通用人工智能正以大模型技术为核心驱动,在算法优化、算力提升、数据资源整合等多方面不断突破。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在重点布局人工智能赛道。
从产业布局看,北京和上海作为我国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双引擎,正通过差异化布局加速产业集聚。
高级别自动驾驶
随着自动驾驶方案、计算芯片、核心传感器、高精度地图等技术和产品不断迭代,自动驾驶产业链生态体系基本完善,形成了多维度竞争格局。根据技术布局与商业路径差异,行业参与者可分为科技巨头、垂直技术突破者、传统车企转型标杆三大类。
商业航天
近年来,我国商业航天相关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在原有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科学院、中国星网等国家队基础上,涌现出长光卫星、银河航天等一批特色民营企业。
北京聚集了300余家商业航天企业,数量占到国内半数以上。北京商业航天涵盖了运载火箭、卫星制造、地面站及终端设备、卫星应用服务全产业链,“南箭北星”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
全球科技企业加快布局该领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加速。
我国已形成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主的智能机器人发展产业集群。京津冀地区机器人产业布局合理,形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生态完善,产品应用阶段成果显著;珠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链完整,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及一体化发展。
新型储能(固态电池等)
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首次超过抽水蓄能,达到78.3GW,功率和能量规模分别同比增长126.5%、147.5%。
固体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细分领域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液流电池、压缩空气、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铅碳电池等大容量、长周期储能等技术有望加快取得突破和应用。
低空经济/通用航空
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低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通用航空器、无人机及通用机场数量快速增加;产业实力不断增强,航空制造能力不断增强。
以电动化、智能化、无人化为主要特征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无人机等航空器成为低空经济未来主要技术方向。低空应用场景将持续拓展,“低空+物流”“低空+农业”“低空+巡检”“低空+文旅”等多种终端应用场景将持续激活新型消费潜力。
清洁氢
国际能源署定义清洁氢为:以可再生资源为动力通过电解生产的氢气(绿色氢气),以及以天然气为原料,结合碳捕集与封存(CCS),通过甲烷蒸汽转化生产的氢气(蓝色氢气)。
目前,碱性水电解制氢在我国绿氢项目中占主流地位,电解水制氢核心单元——碱性电解槽是关键产品。2023年,市场上碱性电解槽的出货量占95%以上,2022年发布碱性电解槽新品的企业共有19家,2023年增加至27家,未来10—20年碱性电解槽还会占据主导地位。
算力芯片
得益于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的蓬勃发展,全球算力芯片市场正步入高速增长期。算力芯片显著提升了人工智能的效率和灵活性,包括GPU、TPU、NPU、ASIC、FPGA等架构。
全球算力芯片市场正步入高速增长期。据Marketsand Markets预测,2024—2029年全球AI芯片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4%,Allied Market Research预计2020年—2030年全球AI芯片市场增长10倍以上。
细胞与基因治疗
我国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部分产品实现了上市或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其中,华大基因在基因测序技术和细胞治疗领域拥有先进技术,提供广泛的基因组学服务;北科生物专业从事细胞培养和扩增技术,为细胞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博雅干细胞在干细胞储存和分化技术方面具有领先优势,专注于干细胞疗法的研究与应用。
元宇宙
北京市高度重视元宇宙产业发展,先后发布多项促进元宇宙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汇聚了百度、字节跳动、XREAL、小米等一批元宇宙领域领军企业和科研机构,成为引领我国元宇宙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核心区。
随着元宇宙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区域加入元宇宙产业布局,全球元宇宙产业格局将更加多元化。